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病理机制: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大腿前侧肌肉(股四头肌)的牵拉力作用于胫骨结节,而该部位的骨骼在生长阶段较为软弱,容易受到外力影响。
2.症状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胫骨结节部位的局部肿胀、压痛,尤其是在进行跑跳等活动时疼痛加剧。皮肤表面的肿胀可能导致看到或触摸到明显的骨性突出。
3.风险群体:多见于10至15岁的青少年,特别是那些参与足球、篮球、体操等需要频繁使用腿部力量的运动项目的人。
4.诊断方法:医疗专业人员通过临床检查可以识别此病,也可通过X光片显示胫骨结节的变化来辅助诊断。
5.治疗措施: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物理治疗、冰敷及止痛药物。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考虑更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6.愈后情况: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完成,大多数病例会自愈或症状明显减轻。
在症状初期及时就医,并遵循适合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不适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