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理机制: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胃黏膜的腺体萎缩。这通常是长期炎症反应的结果,并可能伴随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胃癌则是一种恶性肿瘤,指的是胃部组织中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形成癌性肿块。胃癌是由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一系列复杂变化导致的。
2.临床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通常较轻微,包括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消化不良等。有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胃癌的症状可能包括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呕血、黑便、持续性胃痛等,这些症状往往较严重且发展迅速。
3.诊断:
萎缩性胃炎通常通过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以及活检组织来确诊,也可以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来辅助诊断。
胃癌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内镜下活检及病理学分析,以确认癌细胞的存在。
4.治疗策略: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集中于去除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饮食习惯以及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胃癌治疗则更为复杂,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视癌症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萎缩性胃炎和胃癌虽然有一定联系,因为前者可能增加后者的风险,但二者在病理性质、症状表现及治疗策略上是截然不同的。对于胃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