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肌张力:
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患者肢体僵硬,移动时遇到阻力。
迟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肢体松弛无力,可能出现软弱无力的状态。
2.反射:
痉挛性瘫痪:深部腱反射亢进,即反射过于活跃,常见病理反射如巴彬斯基征阳性。
迟缓性瘫痪: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
3.肌肉萎缩:
痉挛性瘫痪:一般较少发生明显的肌肉萎缩,因为肌肉虽然僵硬,但反而会保持一定的体积。
迟缓性瘫痪:由于肌肉长期缺乏神经支配,容易出现显著的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
痉挛性瘫痪:常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如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迟缓性瘫痪:通常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造成,涉及脊髓前角细胞、周围神经等部位。
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初步鉴别痉挛性瘫痪与迟缓性瘫痪。在临床实践中,这些症状的具体表达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详细病史和检查结果来进行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