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正常情况下,健康的肾脏会过滤掉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但不会让蛋白质通过。如果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蛋白质就可能漏入尿液。
2.短暂性蛋白尿:某些情况下,短时间内检测到蛋白尿并不一定意味着病理性问题。例如,剧烈运动、发烧或情绪紧张后,可以暂时出现蛋白尿。
3.持续性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通常是肾脏疾病的信号,常见原因包括:
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导致蛋白质漏出;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肾脏损伤;
高血压肾病:长期高血压可损害肾小球,引发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4.其他因素: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导致蛋白尿。
5.检查方法:诊断蛋白尿需要通过尿液分析进行初步检查,若结果异常,可进一步进行尿微量蛋白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相关影像学检查。
6.治疗和管理:对于蛋白尿的治疗,应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处理。如控制血糖和血压、使用保护肾脏的药物(如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同时还需避免对肾脏有潜在损害的因素,如滥用药物和感染。
蛋白尿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指标,提示可能存在肾脏问题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出现蛋白尿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和管理,防止严重肾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