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理特点:非萎缩性胃窦炎是指胃黏膜未见萎缩,仅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相对于萎缩性胃炎,其病变较轻,且进展为严重后果(如癌前病变)的风险相对较低。
2.常见原因: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心理压力。
3.症状表现:多数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胀满、嗳气、恶心、反酸等症状,但也有部分人无明显不适。这些症状通常与进食状态相关。
4.诊断手段: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黏膜炎症,同时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C13呼气试验或组织活检)对判断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5.治疗与管理:治疗通常分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进行根除治疗。
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可缓解症状。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并戒烟限酒。
6.预后及随访:非萎缩性胃窦炎的病程可逆性较强,在治疗后很多患者可完全康复。但若长时间忽视其进展,也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加重甚至转变为萎缩性病变。
建议注重胃部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