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细胞逐渐退化,神经连接减少,这是记忆力自然衰退的重要原因。
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有20%至3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减退。
2.睡眠不足:
睡眠过程中,大脑会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储存,长期缺乏充足的睡眠会影响这些过程,导致记忆力下降。
成人每晚需要7到9小时的睡眠,而现代社会中不少人都无法保证这一点。
3.压力和焦虑: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体内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水平升高,会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
一项研究指出,长期压力可使海马体(负责记忆的关键区域)缩小5%。
4.营养不良:
大脑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功能,特别是维生素B12、Omega-3脂肪酸等,如果缺乏这些营养,可能导致记忆问题。
全球约有15%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影响其认知功能。
5.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直接损害脑组织,是导致严重记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约为10%。
6.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安定类药物、抗抑郁药以及抗组胺药等,可能对记忆和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药物引起的记忆问题在停药后通常能够得到改善,但也有少数情况持续存在。
7.酗酒和吸毒:
长期大量饮酒或使用毒品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记忆和认知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因酒精相关问题导致的认知障碍人数超过300万。
8.脑外伤:
头部受到外伤后,可能导致脑震荡或更严重的脑部损伤,从而影响记忆力。
每年全球约有69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脑外伤,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记忆问题。
尽量避免上述风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记忆力下降。关注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交活动,有助于维护认知功能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