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病因:
卡氏肺囊虫是一种真菌类微生物,通常存在于环境中,但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并不会引起疾病。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卡氏肺囊虫会迅速繁殖,引发严重的肺部感染。
2.流行病学:
在20世纪80年代,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命性并发症。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应用,其发病率显著下降,但仍然是免疫抑制患者的重要健康威胁。
3.症状:
初期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干咳和发热。
病情进展可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4.诊断:
放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片或CT扫描)可以发现双侧弥漫性间质性浸润。
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液检测可确诊,显微镜下可见卡氏肺囊虫。
5.治疗:
一线治疗药物为磺胺类抗生素与甲氧苄啶的联合用药。
对磺胺过敏的患者,可选用其他如克林霉素与伯氨喹等替代药物。
6.预防:
高危人群应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如长期使用低剂量的磺胺甲恶唑。
艾滋病患者应尽早开始并坚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维持较高的CD4细胞水平。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应注意及时进行预防和早期治疗,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