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康复训练:
早期活动:在中风后48小时内,尽快让患者开始一些简单的活动,如被动关节运动。研究显示,早期活动能显著改善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
功能性电刺激:使用低频电流刺激肌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减少痉挛,研究表明此方法对下肢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平衡和步态训练:利用平衡板、平行杆等训练设备进行练习,能够有效改善步态和姿势稳定性,从而提升行走能力。
2.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再次中风发生,并且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神经保护剂:某些药物如依达拉奉,能够减轻脑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血管扩张剂:如尼莫地平,可改善脑部供血,从而促进康复进程。
3.辅助治疗:
理疗:通过热敷、冷敷、超声波、电疗等理疗方法,能够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针灸:某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瘫痪症状,对康复有积极作用。
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摄入是身体恢复的基础,建议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确保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进行自我修复。
中风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早期介入、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下肢功能。个体差异较大,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