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是怎么回事

2024-09-1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胆汁反流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时胆汁从小肠逆流进入胃部甚至食管,导致炎症和不适。

1.胆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胆汁由肝脏产生并储存在胆囊中,当进食后胆汁通过胆管进入小肠,帮助消化脂肪。

胆汁含有胆盐、胆固醇和胆色素等成分,这些物质在胃和食管中的存在会破坏这些器官的黏膜,引发炎症。

2.发病机制:

胃部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幽门括约肌是连接胃和小肠的一个阀门,当其无法正常关闭时,胆汁便可逆流进入胃部。

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该括约肌位于食管与胃的交界处,如果功能异常,会使得胃内容物及胆汁逆流至食管。

3.症状表现:

反酸和烧心:胆汁反流到胃和食管会引起强烈的灼烧感。

上腹痛:患者常感觉上腹部持续疼痛或不适。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呕吐物中可见黄色胆汁。

胃胀气:反复的胆汁反流会导致胃内气体过多,造成胃胀。

4.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和胃黏膜的炎症情况,并采集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pH监测: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可以帮助区分胃酸和胆汁反流。

同位素扫描: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胆盐追踪胆汁流向。

5.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以减少胆汁反流的机会。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加强幽门括约肌功能或重建食管下端括约肌。

胆汁反流是一种需要关注的消化系统问题,及时就医和合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