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定义及特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属于生殖细胞瘤的一种,通常发生在年轻男性中。与睾丸精原细胞瘤类似,但部位不同。其恶性程度较高,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2.发病率:纵隔精原细胞瘤相对罕见,占所有纵隔肿瘤的0.5%至3%。年轻男性(20至40岁)是主要受影响群体。
3.症状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有时伴随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症状,如面部水肿、颈静脉怒张等。
4.诊断方法: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CT扫描和MRI等,以及针吸活检或手术活检进行确诊。血清标志物如甲胎蛋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也有参考价值。
5.治疗方案: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的综合应用。由于此类肿瘤对化疗较为敏感,因此术后化疗常被推荐以减少复发风险。
6.预后情况: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提高长期生存率。晚期病例因肿瘤侵袭性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纵隔精原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需要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