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昼夜温差变化: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导致身体调节机制失衡,引起疲劳感。昼夜温差超过10摄氏度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体温稳定,增加了疲劳的可能性。
2.日照时间缩短:秋季白天变短,阳光照射时间减少,会影响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一种调节睡眠周期的激素,其分泌增多会让人感到困倦。研究显示,日照时间每减少一小时,褪黑激素分泌可能增加15%-20%。
3.季节性情绪障碍:秋季易发生季节性情绪障碍(SAD),其症状之一就是过度嗜睡和疲劳。据统计,大约有5%-10%的人在秋冬季节会出现SAD,导致情绪低落和精力下降。
4.饮食习惯改变:秋季进补是中国传统,但饮食中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容易使人产生饱腹和困乏感。大量摄入这些食物后,人体需要更多血液流向消化系统,从而减少了大脑供血,导致困倦。
5.室内空气质量:秋季天气转凉,人们更倾向于关闭门窗保持温暖,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缺乏新鲜空气和富氧环境,不利于大脑供氧,容易引起疲惫和昏昏欲睡。
适当调整作息、多晒太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健康饮食,有助于缓解秋季困倦问题。避免剧烈的昼夜温差变化也能有效减少身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