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占所有病例的50%至60%。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积累脂质和胆固醇,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变窄或闭塞,影响血流量。
2.动脉夹层:这种情况约占5%至10%的病例。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动脉壁,形成血肿,压迫血管腔,阻碍正常血流。
3.血栓形成:血栓可在动脉内形成并堵塞血管,抑制血液流向后循环区域。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
4.心源性栓塞:心脏异常如心房颤动、心瓣疾病等可引起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椎基底动脉,造成栓塞。
5.外伤:头颈部外伤可能导致椎动脉损伤,引起血流障碍,这类情况尤其在年轻人中更为常见。
6.其他罕见原因:包括血管炎、自身免疫疾病、遗传因素等,这些情况虽然罕见,但依然可能导致后循环缺血。
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避免吸烟。同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需要积极控制。保持血液循环畅通对预防后循环缺血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