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评估现场安全:确保自己和患者所处环境是安全的,避免二次伤害。
2、判断意识: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判断其是否有反应。如果没有反应,继续下一步。
3、求助:呼叫周围人求助,并拨打急救电话120,请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4、检查呼吸: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同时听、感觉患者口鼻处是否有气流,时间不超过10秒钟。如果无呼吸或呼吸异常,即可进行人工呼吸。
5、打开气道:将患者仰卧,施行仰头抬颏法,即一手放在患者前额轻轻向后压,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下颌骨突起处,将下颌骨向上提,使气道保持开放状态。
6、给予两次初始通气: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对患者口部完全密合,然后缓慢持续吹气约1秒钟,每次吹气要看到患者胸廓隆起。完成一次后松开鼻孔,让患者呼出空气,再重复一次。
7、心肺复苏(CPR)结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仍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呼吸,应开始心肺复苏。按照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每次按压深度约为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8、持续监测与调整:在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呼吸状况。如有必要,随时调整位置和力度。
9、等待专业救援:继续上述操作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接手。
这些步骤需要在培训和了解之后实施,以避免误操作给患者带来更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