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部CT扫描:这是初步评估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用于急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CT扫描可以快速显示出脑出血和大面积梗死。
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详细显示脑组织及病灶情况。常用的MRI序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别有助于识别急性脑梗死和微小出血灶。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用于评估脑部动脉的形态和通畅程度,可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认为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能够提供极其精细的血管结构图像,但由于其侵入性较高,多在其他检查结果不明确时使用。
2.血液检验
血脂检测:高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通过血脂检测可评估血脂异常情况。
血糖检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风险增加,血糖水平检测有助于识别潜在的代谢问题。
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有助于了解血液凝固特性,评估是否存在凝血障碍。
3.心脏功能评估
心电图(ECG):用于筛查心律失常,如房颤,这是一种增加脑卒中风险的重要因素。
心脏超声(Echo):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瓣膜病变、心室壁运动异常等可能导致脑血管病的心脏源性原因。
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24小时内心电活动,用于监测间歇性心律失常。
综合以上检查,各种影像学、血液检验和心脏功能评估共同作用,能够全面诊断脑血管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应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上述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接受相应的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