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和胸痛。
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引起,症状较轻但持续时间长。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2.结核病: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表现为长期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咳痰,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斑片状或结节样阴影。
3.肿瘤:
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可能仅表现为低热和胸片上的阴影,需做CT扫描和病理检查确认。
转移性肿瘤:其他器官的肿瘤转移到肺部,也可出现类似症状和影像学改变。
4.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患者长期吸烟或暴露于有害气体环境中,肺部影像会有慢性病变阴影,伴有长期低热和咳嗽。
5.肺部结节或良性肿瘤:
如错构瘤,虽然多数无症状,但也可能因压迫邻近组织引起不适和低热。
6.非感染性炎症:
间质性肺病、结节病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肺部影像呈现弥漫性病变,伴随低热和乏力。
7.药物或毒物吸入:
长期接触某些药物或化学品,如铍、石棉等,可导致肺纤维化,出现影像学异常和低热。
在确定具体原因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医学评估,包括血液检查、痰培养、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扫描)、支气管镜检查或肺活检等。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感染性疾病需要抗感染治疗,肿瘤则可能需要手术、化疗或放疗。
需要时刻关注身体变化并及时就医,以确保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