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发病机制:风热荨麻疹主要是由于风热外袭或风湿热蕴积于肌肤,导致气血失和而发病。这种类型的荨麻疹通常在春季和夏季多见,因风热之邪较为繁盛。
2.临床表现:
瘙痒:患者常感剧烈瘙痒,尤其是在夜间或遇热时加重。
风团: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红色风团,风团表面光滑,边缘清楚,压之褪色,消退后不留痕迹。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口渴便秘、小便黄赤等症状。
3.常见诱因:
环境因素:暴露于花粉、灰尘、动物毛发等过敏原环境中。
食物因素:食用鱼、虾、蟹、蘑菇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可能诱发荨麻疹的发生。
4.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风热荨麻疹。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荨麻疹,如寒冷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进行区别,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5.治疗:
内治法: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为主。常用中药如金银花、连翘、紫苏叶等。
外治法:可采用中药熏洗、湿敷等方法缓解局部症状。
西医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赛庚啶等,必要时辅以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
风热荨麻疹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