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炎引起的呕吐恶心反胃有哪些穴位

2025-09-0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治疗胃炎引起的呕吐、恶心和反胃,可以通过针灸或按压特定穴位来进行辅助调理。这些穴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内关穴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约2寸,两筋之间。

功效:内关穴是治疗呕吐、恶心和反胃的重要穴位,可调节胃气逆乱,缓解胃部不适。

2.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处。

功效:具有健脾益胃、调和气机的作用,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常用穴位。

3.中脘穴

位置: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可疏通胃腑、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炎引起的呕吐和反胃症状。

4.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作为全身调节的要穴之一,可镇痛止呕,减轻胃炎的不适感。

5.天枢穴

位置:位于腹部两侧,肚脐水平线旁开2寸处。

功效: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调理腹胀、反胃等胃肠问题。

6.胃俞穴

位置: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功效:具有和胃降逆、行气止呕的作用,对胃部疾病疗效显著。

7.膻中穴

位置:胸骨前区,胸骨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调气降逆,舒缓上焦痞满感,改善胃部不适。

8.公孙穴

位置:位于足内侧,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属于脾经络穴,可以增强脾胃功能,缓解恶心和呕吐。

以上穴位可以通过针灸治疗,也可尝试手法按摩。按压时力度应适中,每次按压1-3分钟,每日1-2次。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