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图像类型:
T1加权成像:此类型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解剖结构,脑灰质呈现灰色,脑白质较亮,液体如脑脊液呈暗色。
T2加权成像:这种成像方式反映了组织间的差异,脑部液体如脑脊液显得很亮,而脑灰质和脑白质则相对较暗。
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此模式下,脑脊液信号被抑制,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脑内病变,例如脑梗死或多发性硬化斑块。
2.切面类型:
轴状切面(横切面):从头顶到底部平行地切开,通常用于检查脑室系统和全脑结构。
冠状切面:垂直于额面切开,从前到后进行扫描,有助于观察大脑纵向结构。
矢状切面: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切开,用于观察左右半球的内部结构。
3.识别关键解剖位置:
脑室系统:包含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异常的扩张可能提示脑积水等问题。
基底节区: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是运动控制的重要区域,异常信号可能提示帕金森病或其他基底节疾病。
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异常信号可能表明小脑萎缩或损伤。
4.异常信号:
高信号:在T2和FLAIR图像上表现为亮区,可能提示水肿、炎症、出血或肿瘤。
低信号:在T1图像上表现为暗区,可能提示脑出血、钙化或气体。
5.对比剂使用:
部分脑MRI扫描会使用对比剂(如钆),增强病灶的对比度,使肿瘤、炎症和血管异常更加显眼。
阅读脑核磁共振成像片子需要结合不同成像类型和切面的位置,重点关注脑室系统、基底节区和小脑的变化,并识别高信号和低信号区域是否存在异常。在实际操作中,详细的医学知识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