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靶向药物的原理:
靶向药物通过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中的特定分子,抑制其生长和扩散,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这些药物主要针对癌细胞表面或内部的特定蛋白质和基因突变。
2.适用人群:
并非所有肺癌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通常,这类药物适用于有特定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EGFR突变、ALK重排和ROS1重排等。大约10%-15%的西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30%-40%的东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EGFR突变。
3.常见靶向药物:
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
ALK抑制剂:克唑替尼、色瑞替尼、阿来替尼
ROS1抑制剂:克唑替尼、恩曲替尼
4.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往往比传统化疗患者有更好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例如,吉非替尼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可达到10-12个月,而传统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期仅为5-6个月。
5.副作用:
靶向药物相比传统化疗副作用较少且较易管理,但仍可出现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监测和处理。
靶向药物在特定肺癌类型中显示出显著疗效,并改善了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适合靶向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以管理潜在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