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补体系统由多个蛋白质组成,主要分为三条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每条途径都有特定的补体成分,如C1、C2、C3等。这些成分的基因突变会直接影响补体系统的功能。
2.具体来说,经典途径涉及C1q、C1r、C1s、C4和C2蛋白质的基因突变。旁路途径受C3、因子B、因子D及其他调控蛋白如因子H和因子I的影响。凝集素途径包括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SP(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等蛋白质的突变。
3.补体缺陷可以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包括反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管水肿等。例如,C3缺陷使个体易受细菌感染;C1、C4和C2缺陷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C1抑制剂缺陷则引发血管性水肿。
4.遗传方式通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意味着携带一个突变基因的个体不会出现症状,但两个突变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发病。有些补体缺陷病如C1抑制剂缺陷可以呈显性遗传。
5.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检测和补体水平测定。基因检测可以精确识别突变位点,而补体水平测定能够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
综合以上信息,遗传性补体缺陷病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主要通过补体成分基因突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障碍。了解其病因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