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的副作用和危害是什么

2024-12-2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利尿剂,尽管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和潜在危害。了解这些风险有助于更好地权衡药物的使用。

1.电解质失衡:

钾水平过低(低钾血症):某些类型的利尿剂(如噻嗪类和袢利尿剂)可能导致体内钾离子水平下降,引发肌肉无力、痉挛及心律不齐。

钠水平过低(低钠血症):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使体内钠含量降低,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和疲劳。

钙水平变化: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增高血钙水平,而袢利尿剂则可能降低血钙水平,影响骨骼健康。

2.脱水: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以减少体内水分,可能导致脱水。脱水症状包括口渴、干燥的皮肤、头晕、低血压,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损伤。

3.肾功能问题:

长期使用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肾功能减退的患者需特别注意,因为药物可能加重肾损伤。

4.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升高血尿酸水平,增加痛风发作风险。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晶体沉积引起的关节炎,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疼痛、红肿和发热。

5.血糖水平升高:

尽管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6.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某些利尿剂可能引发血脂异常,具体表现为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对于已有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尤为重要。

利尿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副作用和潜在危害。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电解质、血糖和肾功能状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相关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