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化学性质:黄曲霉毒素主要分为B1、B2、G1和G2四种类型,其中B1型毒性最强。它们在高温下可以部分分解,但普通烹饪温度不足以完全去除其毒性。
2.影响范围:常见于贮存不当的花生、玉米、大米、坚果和豆类等粮食作物。这些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和畜禽体内,造成健康风险。
3.健康风险: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损害肝脏功能。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4.防控措施:为降低摄入风险,应避免食用发霉的食品,妥善储存干燥粮食,并定期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在某些地区,推广使用抗真菌剂或转基因改良作物也是有效的预防策略。
保持警惕,确保粮食和食物的安全储存至关重要,以减少暴露于黄曲霉毒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