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射频热凝:
工作机制:通过射频电流产生高温,使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温度范围:一般在60℃至90℃之间。
优点:可以有效减小椎间盘体积,降低内部压力,常用于年轻患者或首次发作的病例。
风险及限制:由于温度较高,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热损伤;不适合所有类型的椎间盘病变。
2.低温等离子消融:
工作机制:利用低温等离子场能量将椎间盘髓核组织分解,从而减小其体积。
温度范围:通常在40℃至70℃之间。
优点:因温度相对较低,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风险;适用于复杂的椎间盘突出病例。
风险及限制:操作难度较大,对医生技术要求高。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椎间盘的形态及病变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