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散瞳作用:使用药物(如阿托品或托吡卡胺)降低睫状肌的调节能力,使晶状体处于放松状态,便于测量准确的屈光状态。通常,散瞳效果在数小时到几天之间持续。
2.屈光度测量:一旦达到散瞳效果,使用验光仪器进行屈光检查。通过自动验光仪或手动检影镜,记录眼球在此状态下的屈光度数值,这就是远视储备。
3.数据分析:根据测量得到的屈光度数值,计算远视储备。若在散瞳后显示为正屈光度,则表明存在远视储备;如果测得的屈光度为负,则可能存在其他屈光问题,如近视。
4.作用及意义:了解远视储备有助于评估眼睛的调节能力和疲劳状态,可用于儿童近视发展预测和治疗方案制定。充足的远视储备通常意味着具备一定的视力保护缓冲。
完整的检查和分析需由眼科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解释的科学性。不同个体的眼部反应可能有所不同,观察结果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