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痔疮:内痔在排便用力时容易脱出肛门外,这通常是因为肛垫的支持结构松弛。早期脱出的痔核可自行回缩,但随着病情加重,可能需要手动复位或无法完全还纳。统计数据显示,痔疮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30%-50%,尤其在长期便秘、腹泻或久坐人群中。
2.直肠脱垂:长期慢性便秘或腹压增加可引发直肠脱垂,表现为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通过肛门向外翻出,严重者甚至在咳嗽、站立时即可脱垂。此病在老年人或分娩次数较多的女性中更为常见。
3.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年龄增长、产伤或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肛周支持结构变弱,在排便时促使组织外翻,表现为局部赘生物突出。
4.良性或恶性肿物:某些肛门或直肠肿瘤也可表现为异常组织脱出。炎症性肠病导致的溃疡或息肉也可能形成类似症状。
5.其他原因:如反复肛门手术后的瘢痕组织、局部感染导致的肛乳头肥大,也可能出现组织外翻的现象。
建议避免长期便秘、剧烈用力排便,并尽快就医以明确诊断,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或必要时的手术干预恢复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