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病原体:伤寒主要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现代医学中使用特定的培养方法和血清学检测来确认病原体。
2.传播途径:伤寒通常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这与其他肠道传染病如痢疾或霍乱相似。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容易爆发伤寒疫情。
3.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持续高热,可能超过39°C,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还有腹痛、全身不适、头痛、咽痛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皮疹。部分患者可能经历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4.治疗: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伤寒的病程和并发症风险。常用药物包括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治疗的及时性对于预后非常重要。
5.预防:接种伤寒疫苗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在前往流行地区旅行之前。加强卫生设施建设、提高饮用水质量、改善食品卫生也是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
在现今医学领域,伤寒仍然是一种需要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卫生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