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判断结节性质:肺结节的性质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其他辅助检查初步评估。如果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且无钙化倾向,多为良性;如果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且有毛刺征,则提示恶性可能性较高。
2.影像学随访或介入检查:
若影像特征倾向于良性,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定期随访。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用以观察结节变化。
对可疑恶性的结节,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PET-CT评估代谢活性,或通过经皮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确诊。
3.手术切除:
对于直径达到20毫米且恶性可能性较高的肺结节,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常采用胸腔镜微创技术进行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
若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可能需要联合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等综合方案。
4.非手术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如高龄或伴随严重基础疾病者,可以选择射频消融、立体定向放疗等治疗方式。
如果结节被确认为感染性病变或炎症相关,如结核病或真菌感染,则需针对病因给予抗感染治疗,部分结节可能会随着感染控制而消退。
5.生活方式与健康管理:戒烟是预防肺部病变恶化的关键措施,保持规律体检,避免接触环境污染物和职业暴露风险,有助于降低结节恶性转化的概率。
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建议是管理肺结节的核心环节,过早或过晚干预均可能带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