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肠是什么病,严重吗

2025-01-2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漏肠是一种民间俗称,医学上通常指的是“肠瘘”。肠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管异常破裂或手术后缝合不良,肠腔内容物通过瘘口进入腹腔、皮肤或者其他器官。它可能是严重的,需要及时治疗。

1.分类:根据瘘口的位置和流向,肠瘘可分为内瘘和外瘘。内瘘是指肠腔与其他器官之间形成了异常通道,例如肠-膀胱瘘;外瘘则是肠腔内容物通过皮肤流出体外。

2.病因:主要包括手术并发症(约占75%左右)、感染性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恶性肿瘤及放射损伤等。腹部创伤也可能诱发肠瘘。

3.表现:肠瘘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皮肤流出肠液、发热甚至全身感染症状。如果瘘口较大且伴随高流量肠液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和脱水。

4.诊断:医生通常通过详细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瘘管造影确定诊断和评估瘘口位置及大小。

5.治疗:小部分低位低流量的肠瘘可能通过非手术治疗自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对于长期不能自愈或存在并发症的肠瘘,可能需要外科手术修补。

6.预后:肠瘘的预后取决于瘘口的大小、病因以及患者的全身状态。经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感染或多器官衰竭。

肠瘘是一种潜在危险的疾病,应尽早确诊和管理,以避免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