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血糖波动:摄入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导致血糖水平迅速升高,然后又快速下降。这样的波动会引发身体对更多食物的渴望,以求再次提升血糖水平。一般来说,血糖水平的剧烈变化会刺激饥饿激素——如胰岛素的分泌,进一步增加食欲。
2.大脑奖励机制:进食时,大脑释放愉悦感相关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这种感觉会促使人们想要重复进食行为,尤其是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吃东西后会产生继续进食的欲望。
3.消化速度:一些食物消化得非常快,不容易让人有长时间的饱腹感。比如精制谷物、甜食等,它们不能提供持久的能量,也可能导致更频繁的饥饿感。
4.饮食习惯:习惯性地在特定时间或情境下进食(例如看电视时吃零食)会形成条件反射,即便不饿也会产生食欲。
5.心理因素:减肥时的压力、焦虑或者限制性饮食带来的心理负担,也会增加对食物的渴望。食物常常被用作情绪应对的一种方式。
在减肥过程中,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控制食欲。选择低GI值(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帮助稳定血糖和增加饱腹感。同时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当的情绪管理策略,对减少无意识的进食行为也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