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隐性便血与肠癌的关系:
数据显示,约5%-10%的隐性便血者最终被确诊为肠癌。
早期肠癌患者中,隐性便血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直肠或结肠远端肿瘤。
尽管隐性便血可能提示恶性病变,其也可能由其他非癌性疾病引起,如痔疮、肠道炎症或溃疡等。
2.隐性便血的筛查作用:
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常用于发现早期的肠癌和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
在40岁以上人群或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试验。
若隐性便血检测呈阳性,应尽快接受进一步检查,如肠镜。
3.隐性便血的其他可能原因:
痔疮: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导致少量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这些炎性肠病偶尔也会引起隐性便血。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病变出血后,血液通过消化道可能表现为隐性便血。
隐性便血可以作为一种警示信号,但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结果才能更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肠癌。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规范筛查,若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或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