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是怎么回事

2025-02-2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由肺部疾病引起的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厚和/或扩大以及右心功能不全。其核心机制是由于长期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增加右心室的负担。

1.发病机制:肺源性心脏病通常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引起,这些疾病导致肺组织损伤,引发肺血管病变。持续的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长期负荷过重,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厚甚至心力衰竭。

2.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疲劳、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与右心衰相关的体征。

3.诊断方法:诊断肺源性心脏病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其中,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右心室肥厚和扩大;胸片和CT扫描有助于评估肺部及心脏形态变化;心电图可显示右心室肥大迹象。

4.治疗措施: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肺功能、控制肺动脉高压以及减轻右心负荷。氧疗是重要的支持手段,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肺动脉高压专用药物也可能被使用。在某些情况下,针对原发病的特定治疗必不可少。

肺源性心脏病的预防和管理依赖于对基础肺部疾病的有效控制,并需警惕并发的心功能不全问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