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身体温度稳定时洗澡更安全
出汗时,人体的毛孔处于扩张状态,如果立即洗澡,尤其是用冷水,容易引起毛孔快速闭合,导致寒气入侵,加重咳嗽或诱发其他呼吸道问题。应先休息一段时间,待身体停止出汗、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再进行洗澡。
2.水温适宜很重要
洗澡时建议使用温水,水温应控制在35~37℃之间,这样既能有效清洁皮肤,又不会刺激身体的血管收缩或扩张,从而避免对呼吸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环境保持温暖
如果室内温度较低,洗澡过程中和结束后容易受凉。浴室的环境温度最好维持在24~28℃之间。洗完澡后及时擦干身体并穿上保暖衣物,防止寒气侵袭。
4.适当控制洗澡时间
长时间洗澡可能会导致体力消耗,特别是在感冒或咳嗽期间,身体本身处于虚弱状态,过度疲劳可能延缓恢复。建议将洗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
5.避免剧烈咳嗽或高烧时洗澡
如果咳嗽频繁、伴有喘息、高烧等症状,此时不宜洗澡。此类情况洗澡可能会增加心肺负担,甚至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应该优先静卧并根据医嘱调整护理方式。
在感冒或咳嗽期间洗澡时,需要根据自身状态调整洗澡频率和方法,确保身体舒适和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