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正常生理反应:
在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迅速变化,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下降,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暂时性调节失衡,引起发热和多汗。
分娩过程中以及随后的恢复期,体内积聚的多余水分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排出,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代谢调整现象,一般不会持续太久。
2.感染因素:
子宫内膜炎:产后子宫蜕膜组织修复期间易发生感染,表现为突发高热、恶露异常(如有异味)及腹痛。
乳腺炎:乳汁淤积或细菌感染可能引起乳房红肿、疼痛,并伴随全身发热症状。
其他感染:如泌尿系感染表现为发热伴尿频、尿急,甚至腰部酸痛;伤口感染则可能局部红肿、疼痛并发热。
3.血栓性疾病:
产褥期凝血功能增强且活动量减少,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或盆腔静脉血栓。这类情况可能伴有突发高热、局部疼痛或肿胀。
4.其他病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少数产妇在产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为多汗、心悸及发热。
免疫紊乱:例如产后风湿或其他自身免疫病,也可能造成类似症状。
如果产褥期出现持续性发热或严重不适,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