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肿瘤侵犯血管:结肠癌属于消化道肿瘤,随着肿瘤的增长和扩散,癌细胞可能直接侵蚀或压迫肠壁内的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此类出血通常较少,但如果肿瘤位置靠近直肠,血液可能更为鲜红。
2.表面溃疡形成:结肠癌的肿瘤表面常伴有溃疡或糜烂。由于肠内容物持续通过患处溃疡区域,摩擦刺激会加重创面损伤,并引发慢性或间歇性出血。
3.局部炎症导致血管脆弱:肿瘤周围组织会因局部免疫反应而产生慢性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流血的风险。这种情况可能表现为微量出血,通常难以用肉眼发现,需要通过检测隐血来确诊。
4.肠腔狭窄造成机械性损伤:当肿瘤增大至阻塞肠腔时,粪便通过受阻区域可能需要更大的压力,这种机械性摩擦也会损伤肠壁,引起少量出血。
5.肿瘤坏死:部分结肠癌患者的肿瘤因供血不足出现中心性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出血性创面,加大血液渗出的可能性。
结肠癌患者若出现频繁排便带血,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出血来源和程度,同时动态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延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