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长时间承受心理压力会导致情绪持续低落,例如工作负担繁重、学业压力或人际关系紧张。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持续两周及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疲惫乏力,并可能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
2.生理因素
某些身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疼痛、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紊乱,会引起情绪低迷。
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不足)可能降低愉悦感。
3.环境与生活方式
缺乏充足的睡眠会影响大脑功能,长期熬夜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
摄入不均衡的饮食(如缺乏维生素D、Ω-3脂肪酸或铁元素)可能加剧低落情绪。
长期孤独或缺乏社交支持容易使心理健康恶化。
4.个性倾向与经历
某些人格特质如完美主义、悲观倾向可能更容易陷入情绪低谷。
童年不良经历或创伤事件可能增加未来出现情绪问题的风险。
当情绪低落持续存在且影响生活时,应尽早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如果存在躯体症状,如疲劳感明显或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应进一步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同时,可以通过规律作息、改善饮食、增加运动量和寻求社会支持来帮助调整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