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有助于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研究表明,规律的作息可以显著提升深度睡眠比例。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将卧室温度保持在16-20摄氏度之间,尽量减少噪音和光线干扰。数据显示,安静、黑暗且适宜温度的环境可以让人更快进入深度睡眠。
3.避免刺激性饮食和物质
睡前4小时内尽量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大脑的神经调节,从而降低深度睡眠的质量。
4.培养健康的睡前习惯
在睡觉前1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免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可以尝试冥想、泡热水澡或阅读轻松的书籍来放松身心。
5.适当的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骑车,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需注意,睡前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6.关注心理状态
长期焦虑和压力易导致睡眠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正念训练或记录情绪日记进行缓解。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7.评估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果睡眠浅伴随打鼾、呼吸暂停、心跳不规律等症状,可能涉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其他身体疾病,需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睡眠浅不仅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还可能危害长期健康。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活习惯,并在必要时就医,以确保高质量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