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强迫症的核心特征是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行为。强迫思维指反复、持续、不受控制的观念、图像或冲动,患者通常知道这些想法是不合理的,但很难控制。强迫行为是为了缓解这种焦虑而采取的重复动作,如洗手、检查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显著影响工作、学习或社交功能,应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2.强迫症长期未干预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包括:
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据统计,大约60%强迫症患者可能伴随抑郁症。
社会隔离与人际关系问题,患者可能因为无法摆脱强迫症状而避免社交活动。
工作效率下降或失业。一些患者因耗费大量时间在强迫行为上,导致工作能力受损。
3.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疾病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但如果症状持续恶化,加上个体遗传因素或社会应激事件刺激,有可能出现其他形式的精神障碍。因此需定期评估病情变化。
4.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显示,70%的患者通过系统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症状。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以及减少压力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及时识别强迫症状并进行科学管理可有效降低其带来的长期风险,同时避免对患者自身和家庭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