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营养不足:长期不吃饭会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尤其是钠、钾等电解质,这些对维持正常血压至关重要。电解质失衡会影响血液容量,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2.低血糖:不进食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低血糖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心率减慢和血管扩张,结果是血压降低。
3.体液减少:缺乏食物摄入常常伴随着液体摄入不足,导致体内水分减少,血容量减少,使得血压下降。
4.瘦体组织消耗: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肌肉和其他瘦体组织消耗,影响心脏的收缩力,从而可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5.代谢变化:饥饿状态下,身体的新陈代谢速率降低,以保存能量,这也可能导致血管张力降低,进而使血压下降。
在长时间不吃饭的情况下,血压降低可能带来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症状。如果持续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恢复正常饮食以避免进一步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