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明确病理诊断:
肿瘤在手术前的活检可能不能全面反映其特征,因为活检仅取样了一小部分组织,无法代表整个肿瘤。而手术切除的标本体积更大,可以提供完整的肿瘤结构信息。通过再次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可以对肿瘤的分型和性质有更全面的了解。例如,某些肿瘤可能存在异质性,不同区域的组织类型差异较大,仅靠初步活检可能无法涵盖所有信息。
2.精准指导治疗方案:
不同肿瘤亚型对治疗的反应可能差别显著,如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适用于特定分子标志阳性的肿瘤。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关键的分子标志,比如激素受体表达、HER2状态或PD-L1水平等,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如果这些指标发生了变化,再次检测能提高治疗操作的精确性。
3.评估肿瘤分期和侵袭特性:
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还可以显示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血管或淋巴结,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肿瘤的分期和恶性程度极为重要。免疫组化能够帮助检测侵袭相关分子,如Ki-67增殖指数,用于判断肿瘤生长速度和复发风险。
4.确认术前与术后诊断的一致性:
在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活检提示某种诊断后,通过手术切除标本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是必要的。如果术后发现新的病理特征或与术前诊断不符的结果,需要及时调整诊疗策略。
5.研究新发现或罕见病例:
在某些特殊或罕见肿瘤中,再次免疫组化分析可能有助于获得更多实验数据或揭示潜在机制,还能为科研领域提供参考价值。
手术后进行第二次免疫组化活检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供更深入的病理信息,有助于优化患者管理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