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颤的可能发病机制

2025-05-2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房颤,也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1.电生理异常:房颤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心房电活动的紊乱。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窦房结产生规则的电脉冲,控制心房收缩。在房颤中,这一过程被打乱,导致心房内多处出现快速而不规则的电活动,从而引起心房无序收缩。

2.结构性改变:心房的结构变化是房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结构性改变包括纤维化、扩张和肌肉细胞丧失等。纤维化是由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的,会干扰正常的电传导路径。而心房扩张则增加了异位激动点的数量,使得异常的电活动更容易发生。

3.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不平衡也可能诱发房颤。交感神经的兴奋增加会加速心率并促进异常电活动的产生,而迷走神经的刺激可导致局部心房的去极化,形成局部电生理不稳定性。

4.炎症反应:一些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房颤的发生有关。炎症可能通过损伤心房肌细胞和干扰其电传导功能来促进房颤的发展。

5.离子通道病变:离子通道在调节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钾、钠、钙等离子的通道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缩短或延长,使得心脏电活动异常。

房颤的发病机制通常是上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血压、管理慢性病以及戒烟限酒,以降低房颤的发生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