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黄疸的定义:黄疸是指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眼白变黄。正常情况下,胆红素是由红细胞分解生成,经肝脏代谢后通过胆道排出体外。如果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从而引起黄疸。
2.常见原因:
肝脏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这些疾病会损害肝脏的代谢功能,使胆红素不能正常处理。
胆道阻塞:例如胆结石、胆管炎或胰腺癌。这些情况会阻碍胆红素的排泄。
溶血性贫血:大量红细胞被破坏,产生过量的胆红素,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
3.其他可能症状:除尿液发黄和眼睛发黄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伴有腹水、腿部水肿和精神状态改变。
4.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测定总胆红素、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以及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白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B超、CT或核磁共振等,可帮助发现胆道阻塞或肝脏病变。
病理检查:必要时可行肝脏活检,以明确病因。
早期识别和治疗肝脏或胆道系统疾病非常重要。如果出现尿液发黄和眼睛发黄,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