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肝胆疾病:
肝炎:急性或慢性肝炎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使得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进入血液并经尿液排出。此时,尿液可能变成深黄色或茶色。
胆结石:胆结石阻塞胆管可引起胆汁淤积,导致胆红素增加,同样会使尿液颜色加深。
肝硬化:长期肝脏病变会影响肝功能,导致类似症状。
2.泌尿系统感染:
尿路感染:细菌感染尿道、膀胱或肾脏时,可能引发血尿或脓尿,使尿液呈现深色。
肾炎:肾小球发炎可能导致血蛋白漏入尿液,引发颜色改变。
3.血液疾病: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破坏后,释放大量血红蛋白,经肾脏排泄,造成尿液颜色加深。
横纹肌溶解症:肌肉细胞破裂后释放肌红蛋白,也会使尿液变成深色。
某些药物和食物也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发生变化。如服用某些抗生素、利尿剂或食用大量的甜菜、黑莓等。同样需要排除这些外部因素,以免误判为疾病所致。
如出现尿液颜色异常,特别是伴随其他症状如黄疸、腹痛、发热,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