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病因与发病机理: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多因外感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因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病变。
风邪主流动,多表现为关节疼痛部位游走不定;
寒邪主凝滞,引起关节剧烈疼痛且遇寒加重;
湿邪主黏腻,造成肢体沉重、活动不利;
热邪侵入时则有红肿热痛等表现。
2.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风寒湿痹:主要表现为关节冷痛、屈伸不利。治疗宜散寒除湿、疏通经络,常用方剂有乌头汤、独活寄生汤。
风湿热痹: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同时伴有口渴、烦躁等全身症状。治疗宜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常用方剂如白虎桂枝汤。
肝肾亏虚:表现为慢性病程中的关节疼痛隐隐作痛、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等。治疗宜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可选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
气血瘀滞:多见于病史较长者,表现为关节久痛难愈、局部肿胀僵硬。治疗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
3.配合治疗方式: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可结合针灸、推拿、熏蒸等方法,以增强疗效。
针灸:取穴如阳陵泉、合谷、关元等,有助于舒经通络、减轻疼痛;
推拿:以揉法、按法为主,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来缓解症状;
中药熏蒸:利用中药蒸汽直达患处,发挥驱寒除湿作用。
4.生活管理与饮食调护:患者需避免寒冷潮湿环境,加强保暖工作。饮食方面宜清淡温和,减少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摄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辨证论治能够针对不同个体的症候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中药配伍、非药物疗法及生活调理综合干预,可有效缓解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