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降低血尿酸水平:
痛风的核心病因是血尿酸水平升高,长期高尿酸会导致尿酸盐晶体沉积于关节和软组织,造成破坏性损伤。
常用药物包括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尿酸生成。若患者存在尿酸排泄功能障碍,还可使用促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
目标血尿酸水平一般建议在360μmol/L以下。
2.急性期关节疼痛管理:
痛风急性发作时常表现为关节剧烈疼痛、红肿和活动受限。治疗旨在快速缓解症状。
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或塞来昔布仍是首选。
若患者对NSAIDs不耐受,可选择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或秋水仙碱进行治疗,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3.外科手术干预:
长期痛风可能导致严重关节畸形、软组织结节形成或骨质缺损,必要时需手术处理。
手术类型包括清除痛风石、矫正关节畸形或关节置换术,具体方案依据损伤程度确定。
手术后需配合药物和康复治疗,以恢复关节功能。
4.生活方式干预:
痛风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例如动物内脏、海鲜及酒精。
保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建议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3000毫升。
适量运动可以改善代谢,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关节损伤。
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持续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防止痛风进一步恶化非常重要,应结合个人情况制定综合计划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