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发病机制:脑梗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或小血管疾病引起。这些因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形成梗塞。如果多个区域受到影响,就会出现多发性脑梗。
2.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和过度饮酒都是多发性脑梗的危险因素。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也可能导致脑内多处栓塞。
3.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头痛、意识障碍、偏瘫、说话困难及感觉异常等症状。由于影响范围较广,症状可能更为复杂多样。
4.诊断方法: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是主要的影像学工具,可以帮助确定脑梗塞的位置和数量。血液检查也可能用于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
5.治疗策略:治疗包括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的药物,以及改善血流的措施。同时,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功能至关重要。
频繁发生的脑梗塞会加速脑功能的恶化,因此需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并定期监测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