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病因: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误攻击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型糖尿病:主要与遗传因素、肥胖、不健康饮食及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有关。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特点,多见于成年人,但近年来在青少年中也有增加趋势。
2.发病年龄:
1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多数病例在30岁之前确诊。
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年龄逐渐提前。
3.症状表现:
1型糖尿病:症状出现迅速,包括剧烈口渴、多尿、体重减轻、极度疲劳等。
2型糖尿病:症状出现较为缓慢,可能包括口渴、疲劳、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有时患者无明显症状,通过体检偶然发现。
4.胰岛素的作用: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几乎不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每日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仍能分泌胰岛素,但效率较低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迟钝。初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及生活方式干预改善;严重时也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5.治疗方式:
1型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注射,并结合饮食管理和定期监测血糖。
2型糖尿病:早期通过饮食调整、增加体力活动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后期可能需要胰岛素注射。
6.并发症:
两者均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等。由于2型糖尿病往往发病缓慢且隐匿,其并发症在确诊时可能已经存在。
两种类型的糖尿病在病因、发病年龄、症状、胰岛素作用及治疗方式上有所不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有效地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