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脑内梗死的主要原因是供血动脉被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使得血液无法正常流向大脑某些部位,导致这些区域缺氧和营养供应中断,最终引起组织坏死。
2.脑内梗死可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大面积梗死、小面积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等,其中大面积梗死对患者的影响最为严重,可能导致显著的神经功能损害。
3.临床症状因梗死区域和范围不同而异,常见表现包括突然的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视力模糊、步态不稳和头晕等。还可能有意识丧失或昏迷的情况。
4.诊断脑内梗死通常依靠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或MRI,可以明确梗死灶的具体位置和大小。
5.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长期管理。急性期治疗目标是尽早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常用静脉溶栓药物或机械取栓术。长期管理则需预防再次梗死,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功能恢复。
脑内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需要及时识别和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