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因:
荷尔蒙因素:一些研究表明,荷尔蒙变化可能与腮腺肿瘤的发生有关。
遗传因素:家族史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辐射暴露:职业暴露于辐射环境或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可能增加风险。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如EB病毒)感染与腮腺肿瘤相关。
2.症状:
无痛性肿块:70%至80%的患者表现为无痛性、逐渐增长的腮腺肿块。
面部麻木或疼痛:约10%的病例中,肿瘤压迫神经导致面部麻木或疼痛。
面神经麻痹:恶性肿瘤更常见,会引起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
其他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口干等。
3.诊断:
超声检查:用于初步评估肿块的性质。
CT或MRI:详细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细针穿刺活检:通过细针取样进行病理学分析,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性质。
4.治疗: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并尽量保留面神经功能。
放疗:对于恶性肿瘤或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放疗可以有效控制。
化疗:一般用于晚期或复发性的恶性腮腺肿瘤。
5.预后:
良性肿瘤:大多数良性腮腺肿瘤通过手术可以完全治愈,预后较好。
恶性肿瘤: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腮腺肿瘤需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出现无痛性肿块时应及时就医,以防发展为恶性病变。定期体检和避免长期辐射暴露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