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会导致血液流经肾脏的量减少,进而引起肾功能下降。大约25-50%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2.肺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血液循环受阻,特别是在下肢静脉,心力衰竭患者更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有可能脱落并引起肺栓塞。
3.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增加心脏电活动异常的风险,极易发展为心律失常,如房颤,其发生率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可高达40%。
4.肝功能异常:长期的心力衰竭可导致肝脏充血,造成肝功能异常。肝脏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指标会显示肝脏淤血现象。
5.营养不良和恶病质:因血液供应及能量代谢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恶病质表现,在心力衰竭末期尤其明显。
6.呼吸系统问题:左心功能障碍会导致肺部淤血,引起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长期心力衰竭可能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样改变。
7.认知功能下降:脑供血不足以及低氧血症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判断力降低。
面对心力衰竭及其并发症,需积极管理基础疾病。同时,应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以制定适当的治疗和护理计划,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