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可以初步判断肝脏及胆道的功能状态。例如,ALT和AST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而ALP升高常与胆道阻塞或骨病变相关。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检查:通常是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手段,用于观察肝脏和胆囊的结构变化,如脂肪肝、肝硬化、胆结石等。
CT扫描: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识别肝脏肿瘤、急性胆囊炎或胆管阻塞等。
MRI:尤其是在需要进一步详细成像时,比如评估肝脏病变性质或胆道系统的复杂病变。
3.肝活检: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比如确定肝纤维化程度、发现慢性肝炎的原因等。
4.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一种结合内窥镜和X射线的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如胆总管结石或胆道狭窄。
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一种非侵入性的MRI技术,专门用于显示胆道和胰腺导管的情况,与ERCP相比,无需插管进入胆道。
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检查,能够形成对肝脏和胆道健康的综合评估。进行肝胆检查时,应根据具体症状、病史以及临床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以及避免酒精过量摄入,对肝胆健康有重要作用。
